小学语文蒙蒙细雨还是濛濛细雨(春日细雨不知你遇上了吗)

春天的雨滋润了大地,唤醒了池塘,也温柔了岁月!


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还是濛濛细雨(春日细雨,不知你遇上了吗?)

细雨鱼儿出


别严士元

刘长卿唐代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709—789),唐代诗人,从他的生卒年来看,可以知道他和李白杜甫是同时代的诗人,那个时代大诗人实在是太多太耀眼了!刘长卿,字文房,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事由,现在已难以考证。不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可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因为,今苏州城相传为春秋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故苏州也称阖闾城。诗中所写的时令是很明显的,“春风”二字已点出。但是,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此时的春究竟是哪个春呢?从“寒”字可以揣度一二,应该是孟春时节。

这首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惜别中流露出哀愁,使人感到深沉凝重。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像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这首诗中最出彩的是写雨写花的第二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历来被奉为佳句。翻译过来就是“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这里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氛围与感觉,但是这寂静不只是外部环境,还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试想一种情境,诗人和朋友话别,两人说着说着突然安静了下来,也许是说到了离别之伤,也许是说到了仕途坎坷,两人相对无话。此时,濛濛细雨,飘飘落花将两人包裹,周遭的世界静到了极点,给人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审美体验。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还是濛濛细雨(春日细雨,不知你遇上了吗?)

江南佳丽地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唐代〕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也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其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最为读者称道,字面意思和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样浅近易懂。同样是春日细雨,刘长卿的是寂静的雨,而杜甫的则是灵动的雨。

宋代词人、诗论家叶梦得有很精到的点评。《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还是濛濛细雨(春日细雨,不知你遇上了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63112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88100.com/3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