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的人生感悟短句(人生漂泊的不易)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家乡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渴望留守的地方,但家乡却偏偏只能安放我们的灵魂。

异乡难以让灵魂找到归宿,但许多人却又不得不去奔赴异乡,因为生活的所驱谁都无法反抗。

回头看看历史上的那些诗人,其中又有几个是没有历经漂泊之苦的幸运儿?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在被贬他乡的夜里,借雪落之声,道出了自己的羁旅之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于一问一答间,将李商隐那细如秋雨的思亲之情,诠释得通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王维送别友人的画面中,我们读到的除了友谊的珍贵外,还有更多人生中的离别之恨与漂泊之苦。

……这样的诗句数不尽数,读不尽味。

漂泊在外的人生感悟短句(人生漂泊的不易,被这首诗,写得通透)

也读生活,也读诗;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之手的一首诗,此诗行云流水,以比较舒展的笔调,隐隐道尽了漂泊者的不易。也许是戳及心灵而引起共鸣,读懂后,许多人都沉默了。

泊平江百花洲

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杨万里因公事从临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江东,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作者不由对自己平生的漂泊之旅生发感慨,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平江百花洲:平江,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为当地的一个沙洲名。

漂泊在外的人生感悟短句(人生漂泊的不易,被这首诗,写得通透)

诗的首联点出地点与事件的起因: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江南一带最好的地方就要数苏州了,“我”这次因公事而得以于此处优游。

从首联的内容中,我们还不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心中的那份漂泊之忧,甚至我们品读到的,还有几分轻快的韵味。

一个“好”字不但将苏州的美丽形象展现出来,更是把苏州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体现出来。

而这句“却为王程得胜游”,则在介绍事件起因的同时,也貌似比较形式化地呈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但当我们结合诗的背景去品读时,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已经在首联中巧妙地为表达“漂泊”之苦闷而做好了铺垫。

后面的颔联进一步补充内容: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半生以来,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当中,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在这百花洲上泊船了。

前一句是作者对自己平生“踪迹”的整体概括,后一句是对此次旅途的具体说明。如果从布局来看,颔联的第二句是切题关键。

颔联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妥当运用数量词,让诗句的形式与韵味都变得比较吸引人。

“半世”“三江五湖”从两个角度下笔,把作者平生漂泊的时间之久与所经的地方之多一笔点出。

“十年”“四泊百花”也同样从两个角度下笔,将作者出行之频繁的实际情况充分说明。

在前后二句的结合之下,我们便清晰地看到了作者漂泊生活的不易,看到了他对漂泊生涯的隐隐厌倦之心。

漂泊在外的人生感悟短句(人生漂泊的不易,被这首诗,写得通透)

在首句中作者点到”苏州”,并道出了自己对苏州的印象。那么到了颈联处,作者又比较具体地描写到了苏州“好”的一面: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岸边的杨柳都与“我”相互认识,眼底的云山仿佛想要把“我”留住一样。

对一个地方熟悉,不仅仅在于熟悉这里的人事,还在于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者四次经过百花洲,对这里的风景印象深刻,故而,“杨柳”“云山”也都成了他眼中与心中的“老相识”。

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在刻画物象的时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其点活,让它们富有与人相通的情感,从而显得十分动人。

杨柳识人,云山留人,都只不过是作者心中的另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而已。所以作者真正要说的是,他对这里的杨柳与云山的喜爱。而作者喜欢它们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杨柳与云山太美,还在于它们曾见证了作者的孤身漂泊,它们能够懂得作者作为一名游子的羁旅之心。

杨万里的这首诗,虽然写漂泊,但却并未运用太过于消沉的词语去表达情感,而是平缓道来,将更深的韵味饱含于其中。

我们来看尾联: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不要去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因为“我”本人就是一叶漂泊不定的孤舟。

诗于最后直抒胸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莫怨”二字以否定的语气表达内容,看上去作者在面对“漂泊”与“孤独”时,表现出的是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但实际上,作者却以这种否定的形式进一步浓郁了情感,把自己平生的漂泊之苦、因漂泊而生的忧愁加倍地抒发出来。

尤其在后面一句中,作者自喻为舟,将自己与舟联系起来,使得自己的“孤独”形象化,深深地感染到了读者。

漂泊在外的人生感悟短句(人生漂泊的不易,被这首诗,写得通透)

无须其他富有沉郁情感色彩的字眼来步步渲染,仅仅平淡的介绍,仅仅形象的比喻,一位漂泊者的不易就都被呈现于读者眼前,传递于读者心里。这样的诗,的确值得我们去为之点赞。

孤舟泛尽五湖月,争耐诗怀蓄满伤;各位看,当读完杨万里这首诗后,不知你有何特别的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畅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63112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88100.com/3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