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人如何赞美(孔子多才多艺多智慧的班主任)

孔子那时候教学生,用的是什么教材呢?

多才多艺的人如何赞美(孔子多才多艺多智慧的班主任)

春秋固有的学问:六艺。

六艺和孔子确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很多证据已经表明,六艺并不是孔班主任创作的;但有一点很确定,他是以六艺教导普通人的第一人。

六艺包括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就是礼节教育,类似于现在学校的德育教育,礼又有五礼,包括吉、凶、宾、军、嘉,也就是不同场合需要的不同礼节。这是孔老师的第一层身份:德育老师。

乐是指音乐,音乐课又包含了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就是不同地域、不同场合表演的音乐。这是孔老师的第二层身份:音乐老师。

射是射箭技术,这个技术竟然又包含了五种射技: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大概就是各种射箭的技巧吧,比如单支射法、双箭齐发等等。这是孔老师的第三层身份:体育老师。

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驾驶马车还有五种技术呢,比如说驾车的节奏得和鸾鸟的叫声相符合——这要求真的太高级了!还比如说即使是在曲折弯曲的水岸边疾驰而过也不能落水——行车有风险,落水须谨慎。这个倒是很正常的要求!还有一点,就是驾车经过天子的仪仗队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礼仪。这是孔子的第四层身份:驾驶教练。

还有一项工作是教书法,也就是书,包括书写、识字、作文等,这个比较容易明白,就像我们的语文老师。——这是孔子的第五层身份。

还有最后一种:数。数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像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体那样?——综合科老师,这是孔子的第六层身份。

多才多艺的人如何赞美(孔子多才多艺多智慧的班主任)

明·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里的孔子画像

简直太厉害了,一个老师可以同时教六门课!

不仅如此,孔子老师跟别的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别家的老师,比如墨家,都注重自己那一家的学问,整天让学生背诵自己家的书稿《墨经》,但孔老师是真正的教育家,他讲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人的,培养为国家服务的人。所以他总是耐心地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他的学生颜渊曾经就说过,我们孔老师“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又教我写文章又教我懂礼貌,颜渊说这话的时候估计是很骄傲的那种感觉!

孔子的教育工作视野宏大,效果良好。连道家庄子都真心夸赞他:儒家的六种功课,“诗”以道志,“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孔老师该教的都教了,剩下的就只能看学生自己了。

正因为功课内容齐全、分类众多,孔子弟子的成就也是各个不同——就好比现在班上有的同学喜欢数学、有的同学喜欢化学一样。孔子几千学生中,成绩突出、有名有姓传下来的一共有72位。这里边,德行比较好的、也就是德育专业得分较高的,比如颜渊、冉伯牛;言语能力比较强、也就是能说会道、语文专业比较突出的,比如宰我、子贡;文学水平比较高的,比如子游、子夏;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比较强的,比如冉有、季路。

正是因为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有史以来第一次平民化,中国才有了第一批士。什么是士呢?他们以做学问、教育普罗大众为人生主题,不蚕而衣、不耕而食,他们就像孔子撒向人间的一颗颗种子,种子开花结果,果实又变成种子,一片片延伸出去,慢慢地成了中国政治、文学界最重要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儒家。

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他的渊源在哪里呢?是孔子首创的吗?

不是的!

“儒”字的本来意思是柔,是古代对从事丧葬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需求早在殷商时期就促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说明白点,他们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因为他们的职业地位比较低微,收入也不多,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一个个都形成了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实际上,柔只是他们的外表,其实他们是通生死之道、懂天地之理的厉害人,就相当于现在说的知晓天文地理、通晓《易经》的高级知识分子吧?正是他们,一直维持着古代严肃的丧葬仪式,直到东周衰落、群雄并起之后。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政治崩坏,当初最看重的丧葬仪式也没那么受重视了,儒们就失去了自己的专职工作,不得不散落到民间。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但他们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就开始以教书为生,但教学对象多以新兴的富家子弟为主。

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从事的职业跟他们有类似之处,但不同也很明显,孔子是大规模地在平民中招生、坚持有教无类。同时因为孔子本人特别崇尚周朝、始终打心眼里尊重周礼、而丧葬制度又作为周礼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孔子教的弟子就继承了丧葬行业人士的称呼,统一叫儒生。

那时候,贵族政治彻底崩坏,苏秦张仪等人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等人白衣而为将,布衣将相之先例从此开始——固有的阶级关系由此大变;土地制度上来说,井田制遭到破坏,从原来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变成了农奴翻身把地占;经济上而言,整个社会的财富流转发生巨大变化,商人从平民之中崛起,有的甚至富可敌国,比如著名商人吕不韦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震动之大,前所未有、史所未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人心思变,各种治世之道应运而生。

以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社会的未来,各有看法,有批评或反对旧制度的,有想要修正旧制度的,有想立一个新制度来代替旧制度的,还有反对一切制度的。这是一个大过渡、大变动的时代,旧的制度失去了权威,新的制度还没确定,每一个人都正在十字路口徘徊。

中华民族面对的下一个大的十字路口估计就是两千多年后的辛亥革命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时代结束,接下来该去向何方?那也是一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代,不过时间并不像春秋战国时代如此之长,其波动、或者说思考的深度,也未有此次之深。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动是中国政治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先秦思想成为一座丰碑,那丰碑下埋着我们先辈五百多年的痛苦、煎熬和求索。

孔子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求索、教导学生吗?不是的,他不仅在理论上艰苦求索,还曾在鲁国、在周游列国的辛苦旅程中艰难实践过自己的政治理想。

——魏雁:《先秦两汉文化名人小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63112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88100.com/2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