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特殊句式(编入教科书的《卖油翁》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会被删掉)

欧阳修先生?在《卖油翁》这篇文章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孰能生巧的故事。在将其编入教科书时,末尾的一句话却被?删掉?了。

末尾这句话说得是:“这个卖油翁的故事,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故事没什么区别。”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故事到底都讲了什么。

——先来讲,轮扁斫轮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扁的人,因为车轮子做得特别好,被人称作轮扁。这轮扁从来不读书,所以看齐桓公整天捧着?古籍读?就很纳闷。

这天,齐桓公读书读?累了,想?休息?一下?大脑?。于是?,他?就到轮扁这些工匠们工作的地方来闲逛。

这时正在做轮子的轮扁,就借此机会?问齐桓公:“您每天都在?读书?,您?都在看些?什么书呢?”

齐桓公说:“我每天看得都是圣贤所著?的经典?书籍?,学到?很多?道理?。”

轮扁说:“请?恕我直言?,我认为书里的东西?都没什么用。”

齐桓公听了大吃一惊,他?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于是?,他?让轮?扁接着往下?说?。

轮扁说:“我做一个?车轮子,凭得是手上的感觉。做车?轮子的?诀窍?就是?,劲要使匀,才能做出好轮子。”

接着,轮扁话锋一转又说到:“而怎么?把?劲?使?匀?,这种感觉,只能?意会?,没办法言传,也没办法用文字表达。所以,我认为书中的东西都是没用的。”

轮扁的话,一时竟然让读书破万卷的齐桓公无言以对。

可见,轮扁是个注重实践的人。他不读书,是因为他认为理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接着讲,庖丁解牛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一个叫丁的大厨师,因为很善于宰杀和肢解牛类,被称作庖丁。

这天,庖丁为魏惠王表演宰杀?和肢解大牛的?技术?。

只见他,将一把锋利?的刀子?握在手中,一刀直接??刺入大??牛?的?心脏?,只见?那?头?大牛立马?毙命。

接下来,庖丁又?将手中这把刀?上下翻飞地?舞动起来?。只见?他?手中?这把?刀,在这头牛的身上飞快?地?进进出出。

在?旁边观看的魏惠王,只听到皮肉和筋膜从骨头上剥离的声音。

不一会儿工夫,庖丁?就?将?这?头牛按部位全部分解完毕。

而庖丁手中的刀,却依旧完美地保持尖利,没有?一点?损坏?。

魏惠王问庖丁:“你这好手艺是怎么练成的呢?”

庖丁答道:“我做事时,喜欢先找到规律。我先研究了牛的身体构造,然后又杀了三年牛。因而对牛的构造,了解得更加清楚。所以,每次下刀都能准确无误。因此不仅?速度?快,还?不伤刀,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

听了庖丁的话,魏惠王不住地点头。

——最后讲,卖油翁的故事。

陈尧咨是宋朝的武状元,非常善于射箭。每天他在习武场中练习射箭时,总能吸引大批民众来观看。

陈尧咨射箭非常精?准,射出的十支箭中,会有八九支命中靶心。在他射箭时,观众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着掌声,陈尧咨心里很得意。

这时陈尧咨忽然?看到人群中有一个卖油翁,只是稍微点头表示赞许。这让陈尧咨心里很纳闷?,难道?这个?卖油翁?懂?射箭??于是,他?就问卖油翁指点?一下?自己。

卖油翁倒是?直言不讳,他?对陈尧咨说:“我?不懂?射箭?,但?知道?你?这个高超?的技艺,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不服气,让卖油翁证明一下自己的说法。

卖油翁拗不过陈尧咨,于是拿出一个油壶,在壶嘴上扣上一枚带孔的铜钱。然后他拿起勺子,舀起了一勺油。他将勺子中的油,从铜钱眼儿中倒入油壶。勺子里的油全部倒入油壶后,铜钱眼儿上却一滴油都没沾。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技术赞不绝口。而卖油翁却说:“我这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以上讲了,轮扁斫轮、庖丁解牛和卖油翁三个有趣?的故事。

轮扁斫轮的故事,说明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不然理论最终只是理论,确实没什么用。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要人们去发现、掌握和运用规律。

卖油翁的故事,则告诉人们熟能生巧,所以要想掌握一门技能就要多练习。

所以,欧阳修先生在写《卖油翁》时,在末尾说他的故事与轮扁斫轮、庖丁解牛的故事道理是一样的,是个错误的结论。因为这三个故事,其实讲了三个不同的道理。

为了不误导后人?,在将?《卖油翁?》编入?教材时?,只能将最后一句话删除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63112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88100.com/26321.html